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聚集在这里,共同纪念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缅怀他为我国近现代科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学习他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追忆他温厚谦仁、磊落明净的大师风范。
众所周知,竺可桢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在长达60年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生涯中,不仅在我国地理学科和气象学科的肇造以及在近代科学体系建设上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高尚的学风学德和求是创新的科学作风,成为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科学高峰。
竺可桢先生在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同时,还领导和推动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气象学团队的建设。1918年,竺可桢先生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开始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做好科研教学,还团结和带领当时国内气象学工作者共同谋求气象学和地学的发展。1924年,他与高鲁、蒋丙然等气象学专家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气象学会。如今,中国气象学会已成为联系团结日益壮大的气象学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织,并且通过召开年会、举办学术报告会、编辑出版学术刊物等对气象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竺可桢先生长期担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为气象学会的发展和气象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竺可桢先生非常重视科技社团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地理学领域,他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4年,他与翁文灏、张其昀等在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并通过学会活动凝聚了我国最早的一支地理学队伍,推动了我国处于萌芽状态下的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竺可桢先生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在推进科学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指出:“近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科学环境,而良好的科学环境的造就要靠科学的大众化,即使民众具备基本的科学意识。”他坚持进行科普创作,他与宛敏渭撰写的专著《物候学》,既是他与其他科学家多年共同研究物候学的结晶,也是20世纪中国科普作品的经典之作。竺可桢先生的科普思想和科普实践,对我国现在的科普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58年,中国科协成立,竺可桢先生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他对学会工作非常重视,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出指导性意见。他当时提出的学会应扎根广大群众、服务工农业生产、服务科技工作者,以及学会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向广大群众开展科普宣传与科普教育等意见,对中国科技社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缅怀竺可桢先生,重要的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谦虚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学习他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崇高品格。虽然竺可桢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但他无论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一面旗帜。
当前,我国正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历史挑战与机遇。虽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同样也面临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新一轮挑战。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在迎接新一轮挑战中尤为关键,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学技术中最活跃的要素,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和原始创新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继承和发展竺可桢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共同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